追赶京沪创新能力金融实力须加强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0日

广州市社科院近日发布的广州经济蓝皮书披露了该院关于《北上广发展比较及广州的追赶策略》研究报告。报告比较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经济发展实力,指出目前广州存在的差距,包括在总部经济、金融实力、创新能力方面都与京、沪两地存在差距。

报告认为,未来广州要保持北上广“第一方阵”的地位,一是要扶“优”,巩固扩大自身的优势因素和资本;二是要居“高”,抢占经济制高点,增强高端控制力;三是要拓“远”,注重扩大腹地,在不断开拓腹地的过程中壮大自己。四是要补“缺”,突破薄弱的环节;五是要着力培“源”,谋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南方日报记者 陶达嫔

优势:

商贸、工业部分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指出,在商贸业方面,广州有一定优势,广州是全国新型商业和消费模式的引领者之一,网上购物和刷卡消费规模均居国内第一。不过,从结构层次看,广州连锁率低于京沪,世界知名零售商进驻率和奢侈品牌进驻率等指标也明显低于京沪,表明广州的商业档次不及京沪。此外,从批发零售比这一指标看,上海商贸辐射力最强,而广州略高于北京居第二位,与上海的差距并不太大。

报告指出,工业制造业方面,从产业规模看,广州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落后于上海,但略高于北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工业集中程度较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85%,而同期上海、北京分别为95%和91%,与之相关联是大型龙头企业偏少,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北京有39家,上海有23家,而广州只有5家。

其次,从产业结构看,上海、北京重化工业比重高于广州,其中,北京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独领风骚,上海更是在汽车、宇航、钢铁、石化、重大装备等战略性领域形成了巨大优势。

劣势:

金融实力、创新能力与京沪落差明显

报告比较了京沪穗三市的经济发展实力,指出了目前广州与京沪两地比较存在的差距。

总部经济方面,北京实力居全国第一,上海紧随其后,广州与京沪实力差距较大。且从动态角度看,2006—2012年间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指数与京沪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且排名也从全国的第3位下降到现在的第4位,被深圳所超越。

金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三市比较,广州金融业规模只有北京、上海的1/3,占城市GDP的比重仅为6%,也不到京沪两市的一半。广州金融中心既缺乏能级之“高”,也缺乏辐射之“远”。

创新能力方面广州也远逊于京沪。在创新的支撑条件上,北京无疑据有压倒性优势,无论是拥有创新机构,还是创新人才,或是人口素质结构,广州上海都远落后于北京。而在创新投入上,北京R&D投入占GDP比重高居榜首(约6%),上海次之(3%),两市这一指标均已达“创新型国家”一般为2%的标线,而广州还不足2%,与京沪差距较大。再从创新产出看,北京、上海专利产出均遥遥领先于广州,广州专利授权量不足北京的1/2,不到上海的1/3。

更为关键的是,广州专利产出的总体质量偏低,具有核心技术性质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17%,明显低于京沪。此外,北京在创意产业上雄霸全国,上海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广州均远不能与之争锋。

探因

城市规模小 区域支持少 改革动力削弱

三大原因让广州经济实力相对偏弱

报告对目前广州经济实力偏弱的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城市规模较小直接原因。2012年广州经济规模仅为上海的67%,为北京的75%。广州经济规模较小主要是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造成的。广州人口规模仅分别为上海的54%、北京的63%,而城市建成区面积也仅为上海的63%、北京的78%。

“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所在区域腹地的有力支撑,目前,围绕京沪穗三个中心城市,在我国分别形成了三大经济圈,而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所面临的区域支撑无疑是最弱的。”报告指出,广州的直接腹地珠三角经济圈仅有4万平方公里左右,远低于北京所在环渤海经济圈的21万平方公里和上海所在长三角经济圈的11万平方公里。

报告还认为,广州所面临的区域竞争格局,与上海、北京在各自经济圈的绝对龙头地位有所不同。广州所在的珠三角经济圈还同时面临着另外两个能级大致相当的中心城市——香港和深圳的竞争,且这两个城市一个是行政特区,一个是经济特区,能够直接从国家获得许多优惠政策,这使得广州在一些战略性资源的争夺上处于不利地位,中心城市功能效应相对弱化,龙头核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弱。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广州改革精神和‘制度红利’也面临缺失与弱化。”北京、上海具有先天体制和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相比之下,广州是更多地依赖市场化改革和市场机制的动力发展起来的典范。

报告指出,当年广州经济实力地位不断上升并得以长期稳固,除了地缘优势外,主要靠的就是大胆锐意的改革精神和不断创新突破的“制度红利”,上世纪80年代,广州在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上曾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这种改革动力主要来自于一批有改革精神的政府官员,探索制度创新,吸引外商企业,培育市场机制,他们为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模式,焕发出惊人的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

“然而,自跨入新世纪以来,广州在改革创新方面的势头明显减弱,许多新的重大制度创新来自深圳、苏州、天津等其它城市,而鲜有出自广州。”报告指出,过去广州曾经常享有的“制度红利”日益丧失。当今天广州在城际竞争中又面临被超越的危险而需要进一步发掘和释放新的体制性潜力的时候,广州的改革精神与动力却明显弱化。

建议

“扶优”“补缺”“居高”“拓远”“培源”

十字“药方”巩固“第一方阵”地位

“鉴于‘北上广’超级城市及国际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有缩小与京沪的综合能及差距,广州可考虑从五大战略维度来构造器竞争策略。”

报告在给广州的发展建议中指出,广州要扶“优”补“缺”,通过强化优势因素提升广州的经济实力,同时,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重振制造业雄风。

在扶“优”方面,要尽快缩小与京沪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首先必须立足于发挥广州固有的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优势产业方面着力汽车、商贸、物流这三大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今后要利用市区两级产业发展至今的放大效应,集中资源扶持三大优势产业稳步壮大;着力扶持的优势区域方面,一是作为新城市中心的天河区,GDP第一,是服务经济最强区。二是作为现代产业基地的萝岗区,工业规模第一,是工业经济最强区。三是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南沙区,是典型的政策强区。四是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增城市,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区。

在补“缺”方面,报告建议广州应准确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深化工业进程,强化制造业地位。避免过早陷入“空心化”。报告建议,广州应谋求集聚效应、推动园区工业集群化;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全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沿海产业升级趋势、全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报告在给广州的发展建议中,还开出了“居高” “拓远” “培源”的建议。

报告指出,广州与京沪两地的差距,更大的还是经济功能和产业层次的差距。因此,今后广州应积极抢占经济制高点,全力培育高端产业、高端环节、高端功能、以提升城市的经济控制力和话语权。

同时,还应借助腹地拓展提高中心城市的势能。报告指出,广州要赶上北京、上海所具有的实力和势能,必须致力于突破相对狭小的腹地限制,巩固直接腹地争取竞争腹地、争夺潜在腹地。

另外,报告还建议,广州还应通过实施功能布局规划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目前,广州开始实施“123”功能布局规划,致力于打造2个新城区、3个副中心。通过副中心“强功能、长肌肉”。广州要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引导副中心的差异化发展,二是大力推动都会区人口向副中心疏解转移,三是优化工业布局、增强副中心的核心驱动力,四是规划建好副中心的CBD。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40610/2637.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