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1区前三季度多项经济数据发布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近日,全市11区前三季度多项主要经济数据发布。从经济总量上看,天河、黄埔、越秀仍稳坐11区前三名,与其他区拉开了较大距离,前三季这三个区的生产总值均超过2000亿元,三区的生产总值加起来正好是全市合计数的一半。数据显示,各区税收收入增速比3个月前明显放缓,而荔湾、花都前三季度的税收收入呈现了负增长。

 生产总值

 越秀奋起追黄埔

 从经济总量上看,天河、黄埔、越秀仍稳坐11区前三名,与其他区拉开了较大距离。前三季这三个区的生产总值均超过2000亿元,三区的生产总值加起来正好是全市合计数的一半。从GDP增速看,各区相差不大,总体比上半年都有所回升,大多在7%至9%的区间里。只有南沙遥遥领先,前三季经济增速达到14.1%,比上半年增速快了0.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8.1%)高了6个百分点。

 国家级新区、自贸区为南沙带来的政策和产业利好正在延续和落地。例如,今年6月,世界航运巨头中远海运散货总部落户南沙,据测算,其当年便可为南沙贡献营业收入130亿元;稳定运营后,每年为南沙带来的经济效益近200亿元。尽管跑得快,南沙经济总量在各区中的排名与去年还是一样,仍排第7位,比第6位的海珠区生产总值少了17%,这个差距比起去年正在缩小,2015年南沙的生产总值比海珠少20%。

 实际上,第2名黄埔与第3名越秀的竞赛更为胶着。去年,萝岗与老黄埔区合计的生产总值为2878亿元,越秀区生产总值比它少6.3%,而今年前三季,越秀与新黄埔生产总值的差距缩小至4.9%。第1名天河仍保持着较为稳固的领先地位,生产总值比第二名、第三名高出四五百亿,经济增速仅次于南沙在各区排第二。

 房地产投资

 增城、花都增速最快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黄埔、南沙、海珠是三片“热土”,前三季固定资产投资额都在400亿至600亿区间,三区固投额加起来接近全市一半。南沙不仅在固投总额上进入“第一梯队”,在固投增速上也在11区中遥遥领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2%,与增速第二的增城(同比增长32.3%)也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自贸区挂牌后,南沙自贸区签约了一系列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建设项目,其中3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带动156亿元的投资。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这个指标上,黄埔以291亿元在绝对数上占据第一,天河、增城、南沙、番禺以190亿元至230亿元不等的投资额组成“第二梯队”,从化、白云、越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最少,均不到百亿元。

 从增速来看,各区拉开不小的距离,增城、花都等郊区是提速主力军,老城区越秀、白云、海珠以负增长垫底,其中越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5%,投资额52亿也是各区中最少的。增城的房地产市场回暖最为迅速,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以40.3%的同比增速领先各区,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比去年同期更是增长达62.36%和76.81%。

 “规上”工业总产值

 全市三成多数量来自黄埔

 前三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显示,黄埔区以5515亿元遥遥领先,一个区的产值占了全市合计数量的三分之一多。南沙排在第二,产值不到黄埔的二分之一。花都、番禺位列第三梯队,产值相当于黄埔的四分之一左右。

 从增速来看,体量并不领先的番禺以14.1%折桂,海珠、南沙紧随其后,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速保持在10%以上。番禺工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该区近年来崛起的汽车制造业,今年1至7月,番禺汽车制造业产值187.65亿元,同比增长了1.2倍,成为番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各区消费需求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南沙、黄埔增速达16.3%和14.8%,领先各区,天河区以3.2%的同比增速垫了底,但其零售总额绝对数1316亿元远超其他区,第二名越秀也比它少了近400亿元。出口方面,黄埔、南沙以956.9亿元、870亿元的外贸出口总额领先各区,白云、荔湾、天河比去年同期有10%以上的负增长。

 焦点

 7区税收增速慢于GDP增速

 前三季度,广州税收收入超过3400亿。广州税收收入增速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下降,全市合计增长速度是2.9%,低于GDP增速8.1%。11区中有7个区,税收增长速度被GDP增速远远甩下。税收增速明显跑赢GDP的,只有黄埔、南沙、增城3个区,它们前三季的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6%、19.8%、12.4%。越秀区的税收增速(7.7%)略超GDP增速(7.3%)。其他区的增速都是个位数,有两个区呈现负增长,有3个区增速在1%至2%。而在前半年,11区中有9个区的税收增速是两位数,明显超过GDP增速。其中“领跑”的黄埔、南沙税收增速,达到30 .5%和28.4%。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经济分析指出,广州“营改增”政策效果显现,服务业企业税负总体降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两项合计同比下降8.8%。“营改增”全面推开后,现行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税人由原来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并由此前的地税征收改为国税征收。从前9月与前6月数据对比来看,3个月间,地税与国税收入情况已发生改变,由“国税慢增长,地税快增长”变为“国税正增长,地税负增长”。今年前6月,全市地税收入累计689.3亿元,同比增长15.8%,国税收入累计1218.45亿元,同比增长0.7%;前9月,全市地税收入1079亿,同比增长-4.1%,国税收入2323.28亿元,同比增长6.5%。

 专家说法

 “税收增长跑不赢GDP是好事”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税收增速放缓背后有营改增政策和给企业减负的环境影响,他认为税收增速从高于GDP增速降至低于GDP增速是件好事,“是还原经济的本来面目”。

 今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林江认为,三季度税收增速的明显放缓,首先应与“营改增”的全面推开有关,同时,其他一些附加税费也有不少减免,这是政策的直接影响。

 另外,林江认为,整个征税环境也在改变,此前,完成较高的税收增长更被看重,部门和企业都有不小的压力,现在的大环境下,各方更重视企业的感受和发展空间,“当然也不是该收的不收了,而是不好太‘扰民’、太紧着追缴税款了”。

 他觉得,这种情况下,税收收入增速放缓其实是一种新常态,以前税收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其实是不正常的,现在慢下来了,反而是正常了,是好事,政府真正地在创造一个为企业减负的经济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61123/5047.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