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战略支点撑起枢纽型网络城市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

 11月26日~27日,由广州市社科院与广州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特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上海社科院、广州社科院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形态、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研讨,也对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专家把脉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

 社会发展应从数量导向转为质量导向

 陈光金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这个过程中,社会发展同样面临一个怎么把质量提升上去的问题。

陈光金介绍,社会质量包含四个要素或维度/指标: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这四个基本条件结合到一起决定着社会关系朝社会质量方向发展的机会。

 与质量导向的发展对应的是数量导向的发展。质量导向的发展与数量导向的发展有什么不同呢?陈光金举例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同步增长,在质量导向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先考虑要干什么,然后再根据要干的事情来考虑需要多少收入,而不是先把收入弄来再说,至于我们要干什么都不清楚,然后再考虑定多少支出,这两种发展导向有很大不同。同时,质量导向的发展还包括重视经济效率和社会平等,包括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保护机制平衡发展,还需要我们在环境方面有一些改进等。

 陈光金提出,新常态下,特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的问题特别重要,需要首要考虑的就是社会发展质量,或者是社会治理质量,总的来讲,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创造需要文化支撑

 谢地坤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任何一个城市建设都不能忽视文化这个重要因素。”谢地坤以深圳华为的例子来阐述文化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在深圳,只要是华为公司的职工都有户口,而在北京的一万名华为员工,户口都在深圳,他们就很难安心工作。因为如果在北京市不解决户口问题,他的家属怎么办?他的孩子上学怎么办?”他认为,这从文化角度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城市设计者、管理者到底是真正的考虑大家的生活,还是不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文化的问题。虽然是大文化概念,但是和城市发展有很密切关系。因此,他认为,深圳的创新创造,确实是文化支撑的一种表现。

 谢地坤指出,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在思考城市发展的时候绝对不能搞同一化。“假如若干年以后,我们再次来到广州,发现这个城市与香港、上海是一样的时候,谁也分不清楚到底在哪个城市的时候,这是今天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悲哀。”他认为,当代城市规划,一定不能忽视文化建设,因为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创新科技正在改变全球城市网络

 倪鹏飞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我们讲全球顶级城市,都会提到像纽约、伦敦、东京等综合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生产服务业中心,但是我最近越来越发现,全球科技中心,特别是苹果、微软、谷歌等智能企业聚集的城市对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倪鹏飞认为,创新科技正在改变全球城市网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创新科技会导致全球网络重新洗牌。一项研究表明,自公元前430年以来,全球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一直在不停地变化、重新排序,这就是科技创新打造的。第二,创新科技改变全球网络体系的形状,特别是信息技术会改变全球城市的时空概念。第三,创新科技在改变全球的网络结构。信息技术、智能科技会使得联系更加直接,更加普遍,不再经过几个途径,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直接和纽约进行联系。第四,创新科技和智能科技在改变全球的动力。过去我们说金融在支撑全球城市体系,现在是科技中心、创新中心和金融一起来支撑全球城市体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城市特别是像广州这样的全球二级城市,存在很多机会。广州提出建设三个枢纽,我认为非常好。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科技网络,积极利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不用投入很多就能参与到这个平台上去,对广州城市发展很有意义。

 北部机场地区是广州发展的战略空间

 张国华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

 “一个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与该城市的机场在世界航空网络的位置高度正相关。”张国华指出,大型机场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性作用。他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指出一个城市的CBD位于大型机场与传统市中心之间,是效率最高的。据此而论,他认为,目前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重大交通设施布局间存在有待改进之处。

 珠三角主要城镇和产业均集中在广州市以南,沿珠江东岸发展带向南扩展,重点发展方向是向南部南沙地区扩展,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北部,与广州整体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互动支持协调困难。

 张国华提出,整个广州一北一南如何统筹是值得进行战略考虑的。他认为,从城市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产业的关系来看,港口、高速公路是与制造业相关的,而今天城市的创新是应该以生产型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服务业应该靠机场、城轨、高铁。因此,张国华认为,北部机场地区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需要引起重视。

 向全世界展现广州自己的城市品牌

 吴旭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吴旭从战略传播的角度,对广州如何构建世界级的都市品牌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一个城市如同产品一样,也存在品牌构建、品牌推广和品牌营销。“现在广州把自身定位为枢纽型网络城市,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这是目前的定位还是未来的定位?这个定位目标受众群在哪里?”吴旭认为,如果目标受众群是国内受众,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品牌形象的确很鲜明,基本上中国人都知道。但是,如果这个形象定位的目标受众群是全球受众,广州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国际品牌形象。

 吴旭认为,世界级的品牌都市,应该具备三大因素:一是世界级的景观或产品,二是世界级的人物,三是世界级的活动。展望广州未来,他认为,不妨大胆设想,申报2028年奥运会、2026年或者2030年世界杯足球赛,这些都是广州构建世界城市品牌的好机会。“恒大足球在广州非常成功,中国从来没有举办过世界杯足球赛,如果举办的话一定要在广州,一定要有这种魄力。”

 广州有自己的城市品牌,但这个品牌现在不够明显,不够出彩,不够绚丽,不够国际化。构建世界都市的品牌,不仅是概念性的延伸,也是整个广州人民重新搜寻自己真正的精髓并进行推广,向全世界展现广州的风采。

 广州枢纽型网络城市六大战略支点

 张跃国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

 广州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有六大战略支点:一是国际航运枢纽。立足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开发建设,升级改造黄埔临港经济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海洋经济,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大平台。

 二是国际航空枢纽。依托空港经济区、白云国际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高空港服务能力,加快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依托航空运输的航空产业及临空经济,努力建成广州国家航空经济示范区。

 三是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依托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天河智慧城等创新平台,汇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和元素,强化提升广州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功能、全球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功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引领功能,建设高水平大学,打造国际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和国际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

 四是国际文化枢纽。围绕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利用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契机,增强广州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资源配置力、文化作品创造力、文化产品贸易力、文化消费引领力和文化传播力,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国际亲和力的文化枢纽。

 五是国际信息枢纽。广州不仅要成为信息设施的枢纽,还要力争成为国际信息服务的枢纽、国际咨询服务的枢纽、互联网经济的枢纽以及国际化的媒体中心。

 六是国际交往枢纽。利用明年举办《财富》论坛的契机,成立专门促进机构,加大资源投入,构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交往枢纽。

 11月26日下午,“枢纽型网络城市——广州特征”学术研讨会举行了以“枢纽型网络城市与现代城市成长”和“枢纽型网络城市与城市创新”为主题的专题论坛,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立足全国乃至全球高度,为广州发展建言献策。

 枢纽型网络城市

 与现代城市成长

 上海经验:以“三个D”破解集聚问题

 “广州市要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提出三大枢纽的概念,这个设想非常好。”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表示,枢纽型网络城市首先是一个全球现象,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我分享上海的经验,希望对广州有借鉴意义。”左学金介绍,上海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近年呈下降态势,另一方面,就业人口却大量增加。这和旧区改造有关,即中心城区地价高昂,建的是商务楼。这样一来,就造成中心城区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工作与生活的空间割裂,引发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在空间融合方面,他坦言上海走了弯路,“我想广州能早点认识到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集聚后产生的社会问题,上海关注到以日本东京为代表的国际性枢纽城市经验,学界为此提出“三个D”:第一提高密度,东京圈仅1万多平方公里,有3500万人口,占日本人口30%,非常有效率;第二缩短距离,减少功能片区之间的分割;第三淡化行政边界,让资本、货物、商品能更方便地交流,包括国内与国际间的流通。

 “我在北京,我怎么看广州?广州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不需要去讨论,北上广这个概念全国人民都知道,就是中心城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朝林表示,广州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构建我们未来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我觉得应该是创新的枢纽,创业的枢纽。”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教授以“从‘中心’到‘枢纽’:广州发展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为题,解读广州三大枢纽建设的深层次内涵。他首先为“中心”与“枢纽”作概念区分:何谓枢纽,枢纽就是中心的中心。

 陈广汉认为,枢纽型网络城市需要基于三个层面来考虑:地区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报告所述,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要素驱动;第二,效益驱动;第三,创新驱动。包括广州、香港等在内的珠三角中心城市,已经走在效益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路上,理所当然位居全国城市的第一梯队,需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陈广汉指出:“政府实施区域产业政策,结果加速了存量调整与两极分化的过程,那是很可悲的事情。解决发展问题的最根本办法,还是要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创新。”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转型办公室副主任戴异平介绍,南航从2009年开始启动战略转型。南航通过“织网”、“引流”、“优化”,建设广州枢纽的航线网络,吸引国内国际中转客源,全面提升旅客体验,使广州枢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东南亚、大洋洲、中东、中西亚排名第一,今后还将继续开拓欧洲和北美市场。

 戴异平提出,南航的战略转型之路也是广州枢纽的成长之路,南航希望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与广州枢纽共同成长、一起繁荣,共建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

 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与广州未来

 立足千年商都打造特色贸易文化

 昨日上午,在“枢纽型网络城市与文化枢纽”和“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与广州未来”的专题论坛上,专家学者以文化为着力点,深入把脉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文化肌理,提出打造文化枢纽的内涵和良方。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和W.P.凯瑞商学院的马克教授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广州是否能够成为世界级伟大的城市?”马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建议,广州可以在立足千年商都历史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打造具备自己城市特色的贸易文化,并通过数据化的媒体向世界传播广州形象。

 马克提出,最近几十年来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有影响力的时候,主要衡量指标是经济、文化、环境等等。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这些指标被新的更有影响力的指标所取代。一是个人幸福感,二是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还包括城市给居民自我实现的创新。三是一个城市的领导者是否有世界级的眼光。四是数据化。城市对新的数码技术和互联网的接受程度以及市民的使用程度。五是相关性,指一个城市对自身的定位有全球的思考和全球的情怀,能实现对全球的引领。他认为,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对广州而言,广州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广州?这个定位不仅仅是广州人如何看广州,而是你想让世界认为你是怎么样的广州?这是广州建设世界级的城市品牌时值得考虑的。

 着力提升港口网络化枢纽功能

 在探讨“枢纽型网络城市与广州未来”的议题中,来自广州港集团、广州无线电集团、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等企业的负责人均来到现场,介绍针对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布局。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部副部长汪德贵提出,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巩固千年商都传统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州港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功能最全、规模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2015年广州港货物达5.2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62.5万TEU,位居世界港口第六和第七。

 汪德贵认为,虽然广州先天具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条件,但仍有差距。港航要素集聚度不高,尤其是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端航运服务业也刚刚起步。接下来,在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中,要着力提升港口能力建设和港口网络化枢纽功能,营造国际化发展环境。


 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前鸿则透露,白云机场公务机候机楼有望于明年全球财富论坛举办前夕开通运营,届时将成为广州新的城市名片。此外,白云机场第三、第四、第五跑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经批复,计划于明年启动建设。在他看来,广州地处亚太地区中心,是国内三大航空枢纽之一,从广州出发,18个小时内可以飞到全球大部分城市。广州可借助这些优势,打造具备影响力的国际航空大都市。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61128/5056.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