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建设助经济行稳致远 广东产业发展呈现新格局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7日

今年一季度的广东经济数据显示,省重点项目建设开局良好,完成投资921.6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20.5%,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有专家表示,重点项目已成为广东转型升级的“大引擎”,相关投资将拉动广东经济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构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外贸进出口下滑、消费增长保持平稳的背景下,具有投资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效应强等特点的重点项目,作为投资的核心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也是推进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将其作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推动重要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前不久召开的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汇报会上传来消息,2013年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908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116.9%,超额完成任务。

一批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有力带动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也为广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所在行业来说,重点项目所具有的引领带动作用,就像数个经深思熟虑落定的“棋子”,奠定了广东产业“棋盘”未来新格局。

深化改革加快转型 今年285项省重点项目建设共投4500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从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安排省重点项目285项,年度计划投资约4500亿元,其中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207个、计划投产项目96个。纵观全省重点项目的谋划布局可以发现,在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中,广东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与保障民生等各项事业也在加速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与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进程息息相关。去年,广东率先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推动设立121亿元的广东(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和15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项目债券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市场化的手段撬动社会资金,引来更多“活水”为基础建设投资“输血”。

重点项目建设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进程紧密结合。去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获国家批复,佛山一汽大众30万辆轿车、明阳风电叶片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和湛江晨鸣林浆纸一体化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湛江钢铁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渐趋完善。

重点项目建设与增强发展后劲、增创发展新优势一脉相连。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二五”后三年,全省共安排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工程、21大项的460个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95万亿元。2013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90亿元,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81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436公里。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为广东经济提速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后劲。

重点项目建设,更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去年,我省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28亿元,建成清远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州珠江钢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等一批文体项目,让民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助推跨越式发展

粤东西北重点项目计划投资占全省38%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一直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路。今年,我省将重点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国家级平台建设,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等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一批批宜居城乡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提升广东城镇化建设水平。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曾被视为广东的“软肋”之一。今年,广东安排绿色发展重点项目15项,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环境保护。而循环经济、再生资源项目的不断上马,将助力广东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天更蓝、水更清。

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瓶颈。粤东西北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一批重大项目来撑起当地的产业脊梁。今年我省在安排省重点项目时,继续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倾斜力度,安排年度计划投资1709亿元,占全部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3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目前,广东重点项目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从大环境来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铁路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间投资准入放宽,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从广东自身情况看,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良好工作格局已经形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热情高涨,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

随着“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全面实施,也随着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的互动发展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广东重点项目建设将推动广东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专家点评▶

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群

多位专家指出,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了广东创新和研发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对于广东这样一个经济大省来说,重点项目已成为转型升级的“大引擎”,相关投资将拉动广东经济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广东正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打造承接重大项目建设的重大平台,如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松山湖等,这些平台将制造和研发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丁力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大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重大项目不能是短期工程,因为“几个亿投下去,啥作用也发挥不了。”所以,应该更加注重通过大项目带动中下游产业发展,有些项目“叫好却未必叫座”,如果不能形成“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那么大项目也是“孤军一支”、“一花独放”。

其次,有些地方在引进大项目的同时,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培育本土企业,通过这两个渠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惠民生、促发展。这样,就能很好推进民众共享重点项目发展带来的成果。

丁力认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明确了强刺激对经济长远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微刺激”措施就是相当于不是“动刀子”的“大手术”,而是通过“点穴、针灸等疗法”,把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关节打通,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对于如何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丁力认为,通过大项目的东西两翼布局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激发这些地区内在的经济活力。

典型案例

战略性新兴产业①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 订单排到下半年

在位于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的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整车装配车间里,12辆纯电动仿古观光旅游巴士正在生产线上进行组装。这批采用钛酸锂电池的电动客车,具备有轨电车古典的外形,却装配着充满现代时尚气息的内饰。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原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属下的广通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兵告诉记者,这一批仿古旅游巴士将成为北京首条纯电动观光巴士线路使用的车辆,于今年6月10日前交付客户。

在2010年引进并改良美国奥钛公司研发团队及专利技术后,银隆逐步成为全球唯一的钛酸锂材料技术及划价的控制者,从而结束了我国在锂电池材料领域无知识产权、无划价权、无话语权的被动局面。2012年,银通集团收购了国内第一家取得欧盟认证的客车企业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并对其旗下的产品广通LNG公交车作了大量技术改进,涵盖骨架焊装、涂装、总装、调试等方面,整体提升车辆质量。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银隆新能源客车造出了600辆纯电动客车,产值达12亿元。“今年来,我们已接到超过2000辆的电动客车订单,订单数量已排到下半年,待2号厂房的产能进一步提升,产量将会再上一个台阶。”张兵告诉记者,目前珠海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已销往北京、石家庄、邯郸、湛江等多个城市,仅石家庄市就在上月订下900辆纯电动公交车,全部车辆在今年之内交付完成。

此前出台的《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网络和产业支撑体系,使我省成为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均达到国际前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该规划将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纯电动客车生产项目和银通旗下的广通汽车LNG新能源汽车项目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12个重大项目。

珠海对作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一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寄予厚望。根据最新规划,珠海拟依托银隆新能源等核心企业,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建设广东省新能源客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②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仲恺中学和陈江小学学生不用背书包 上学使用“云书包”

学生不用背着装满课本的书包,老师也不必带着厚厚的备课本,只要一个实名用户ID,学生就可以在“教育云”资源社区上完成作业、进行考试,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下载任何一个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遇到教学难题的时候,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如今,随着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落地生根,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仲恺中学和陈江小学,上学使用“云书包”已然成为了现实。

“自2012年来,惠州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云博会’。”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云计算孵化中心负责人说,云计算的应用成果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其中尤以在仲恺高新区“升空”的“政务云”、“教育云”和“医疗云”为代表。

其实,早在2010年,惠州市便瞄准了云计算技术这一新兴领域,当年就成立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此后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并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和应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仲恺高新区共形成了近300家云计算产业企业,全区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总产值2047.8亿元,同比增长32.4%,而在云计算应用产业发展上,涌现了惠州TCL移动通信、世纪互联、华为、曙光信息、奥鹏、金泽物流等企业。

根据《惠州市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到2015年,惠州市物联网及应用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规模超过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慧云生态创意产业园初见成效,力争全市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拓展业务,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45亿元。到2020年,惠州云计算产业规模将突破400亿元,占据全省市场份额的13%。

统计显示,近两年来,惠州通过政企联手,致力于“云+端”的链条式发展,已经形成了全国唯一一个以云计算产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仲恺高新区还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每年扶持金达1000万元,同时,该区还启动了陈江LED、惠环移动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建设,加上东江科技产业园科创大厦、惠南科技产业园科创中心,初步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服务中心”孵化体系。

先进制造业

佛山一汽—大众项目1000亿至2000亿元 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在佛山一环高速公路沿线的狮山镇虹岭路,一辆接一辆崭新的“高尔夫7”从生产线上驶下。在这个代表着世界最先进制造水平的工厂里,正以一分钟下线一台的速度生产着新车。2013年建成投产的一汽—大众佛山四厂,凭借着颠覆性的设计建造理念和面向未来的规划原则,成为走在世界汽车工业前列的“创新工厂”。专家认为,这一事件甚至改变了广东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制造版图中的位置。

今年一季度,一汽—大众一期项目的产量已达到2.3万辆,车型以“高尔夫7”为主,而奥迪A3此前已顺利下线投放市场,产值达到25亿元左右。预计今年全年产量达20万辆,产值达350亿元。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二期项目于去年年底在长春正式签约。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生产大众和奥迪品牌最新产品。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二期将于5月7日举行奠基仪式,计划在2016年年底完工。

事实上,具备雄厚的传统优势产业基础的佛山,并不乏千亿产值规模的产业,但是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看来,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再打造出千亿产值的产业,却非汽车产业莫属。刘悦伦说,以一汽—大众为代表,佛山已陆续引来了一大批项目,这棵“大树”将带动一大批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佛山的汽车产业未来的成长性很大,一个1000亿至2000亿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为了更好服务于一汽—大众及相关汽配企业,佛山计划建立汽车产业联盟及汽车全产业链平台,鼓励一汽—大众与佛山乃至广东的汽配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打通合作的沟通渠道,让一汽—大众与本土零部件厂商取得共赢。

“佛山正在成为汽车人汇聚的地方。”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姜立标口中的“汽车人”,既包括了生产车间中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包括了研发领域的高端科技人才。“随着产业的核聚效应,作为广东省整车第二极的佛山,在产业上将不断延伸,汽车研发、设计、销售等相关产业都将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吸引提供高端服务的汽车科技服务公司在此汇聚。”

刘悦伦对此表示认同:“随着一汽—大众研发中心的进入,将对佛山创建创新型城市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让汽车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带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业

广州国际金融城面向泛珠三角、东南亚 成为广州的“华尔街”

方城曲苑,翠岛玉带。在距离广州CBD珠江新城不远处,一座广州国际金融城即将拔地而起。据预测,金融城项目将有效拉动至少3000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广州市一年的总投资。

这一项目还将对广州乃至全省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规划,金融城将立足于广州市、依托珠三角,建成后服务于泛珠三角、面向东南亚,旨在打造成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和广东金融强省的形象代表,成为广州的“华尔街”。

金融城二期工程的控制性规划审批也在抓紧进行中。目前金融城已成功引入南粤银行、深圳平安、新华人寿等众多金融界巨头。按照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25年,广州国际金融城将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汇集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综合实力位居同行前列的金融机构和200多家上市公司、2000多家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城建设迅速推进的背后,是广州金融业的迅猛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成为广州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截至今年1月,广州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838.2亿元,贷款余额22016.18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保费收入近474.89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证券交易额48320.55亿元,期货交易额42766.21亿元。广州的经济总量和金融总量已经相当于武汉、杭州之和。

事实上,对于金融业的重视仅仅只是广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缩影。在今年3月底,广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新广州 新商机”2014年重大项目招商推介会上,广州市与国内外投资者共签订136个签约项目,签约金额约2530亿元。这些项目中,总部经济、科技创新、金融合作三大类项目占项目总数近四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类项目占项目总数近六成。

广州第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广州地区生产总值350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8.79亿元、1123.08亿元和2336.06亿元,分别增长0.8%、6.9%和7.8%,第三产业增速要快于第一、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为1.4∶32.0∶66.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汕头潮南纺织创新基地

涵盖企业预期需求 确立“潮南创造”话语权

总投资50亿元、首期用地170亩的“中国潮南纺织产业创新基地”日前推出土地公开挂牌出让。意味着占据汕头市潮南区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迈出了重要一步。

面对新形势,潮南区的纺织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度暴露出诸多问题:潮南区的纺织产业基础雄厚、数量多、产业链齐全、辐射面广,行业影响力大,但商业环境未能跟上,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商贸平台。另一边,面对全区上万家纺织服装企业,客商也无从选择。由于缺乏统一信息平台,区内企业信息不流通,大小企业单兵作战自谋发展。拥有全中国最完善的服装产业链配套,却未产生与其行业影响力对等的经济效益,潮南纺织行业陷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传统纺织行业怎样转型才能提高附加值?潮南区决定向“微笑曲线”附加值更高的两端——研发与营销环节延伸。

2013年10月,潮南区政府面向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公开征集潮南纺织创新基地城市设计方案;2013年11月,来自建筑设计、纺织工业、城市规划等方面的9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评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胜出。

据介绍,创新基地建成后,将具有贸易交易、会展及文化体验、公共服务平台、总部基地、物流以及其他配套功能,集科研、设计、服务、流通于一体,为客商、为上下游企业原辅料采购、生产 加工、品牌销售、国际贸易、物流运输、科研培训等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潮南区委书记陈武南表示,创新基地将成为轻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推进商业模式变革创新,打通原辅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品牌营销、国际贸易、物流运输、科研培训等整个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形成具有潮南特色的区域品牌,打造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航母”。

而同样高度关注着创新基地筹建进展的还有潮南区的纺织企业主们。“创新基地的功能设计,涵盖了企业预期的所有需求,纺织交易市场、检测中心、产品研发、总部基地、物流等都是纺织企业做大做强极需要的,我们都特别感兴趣。”汕头鼎泰丰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荣洪告诉记者。

现代农业

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创下近50亿产值 农民纯收入超市平均水平

只要做好了转型升级,种田的照样能挣钱。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这么个样本。

2013年该示范区农业总产值达49.1亿元,拿下河源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更难能可贵的是,示范区里的农村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去年的人均纯收入相比全市平均水平还高11%。

目前示范区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0家,同比增加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30个,同比增加230个;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数量则更多达1221个和2002个,同比分别大幅增加了256个和362个。去年,全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42万亩,已达占耕地总面积的48%。

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为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寻找到了更大空间。“各种经营主体建立起来以后,各项基础投入不断增多,生产模式也更为精细。”当地介绍,示范区内先后有10多家农业企业、合作社与高等院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研发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项,省内空白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2013年推广农牧渔11类57个主导品种,水稻良种覆盖率90%,优质稻覆盖率95%,畜禽良种覆盖率80%,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在明确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链条之后,示范区的相关扶持也开始变得更加有的放矢。当地通过大力扶持一批产业领头羊,充分发挥了它们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7.43万户农户签订了采购合同,合同销售金额达29.46亿元。企业获得长足进步,跟随着企业发展的农户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在此基础之上,示范区还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土地流转新模式的试点,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刺激了生产力的提升。示范区在东源县漳溪乡嶂下村探索开展的“土地入股”流转模式试点中,116户农户以1500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向村委会投资入股,由村委会以入股土地及基础设施作价,引进公司投资1000万元种植有机柠檬、蔬菜,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由公司负责经营,村集体协同管理。项目收益公司、村委会及村民按7∶3比例分配。预计到2016年,1亩山地收益达150元以上,是周边山地出租收益的10倍,农民与公司将成功实现双赢。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40507/2428.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