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广州经济领头羊】第三期:电商新军逆袭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

电商新军逆袭 面临巨头阻击

南方日报记者 胡良光 实习生 袁桂麟

每当有空,在广州水荫路上班的李旻总会习惯地打开唯品会的网站,看看有没哪些“笋嘢”。网站上低至1—2折的品牌特卖商品,对她这位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很有吸引力。

在这个电子商务大行其道、消费习惯和市场交易模式逐渐改变的时代,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类似李旻(化名))这样的用户活跃在唯品会的网站上,成就了这家电商新军的崛起。在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唯品会已稳坐华南B2C电商头把交椅,市值甚至一度冲破100亿美元,成为百度、腾讯和奇虎360的中国第四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

曾几何时,谈起电子商务,少有人会关注到广州有何亮点。某种程度上,以唯品会、梦芭莎、环球市场等为代表的华南电商的异军突起,成为广州在电商市场突围的一股新力量。

然而,中国的在线和移动电商领域正处于巨头“掰腕”的时代,广州电商开拓的网上特卖等模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市场激烈竞争,在异军突起之后,传奇能否延续?广州电商探路,成长中有何烦恼?能否引领千年商都走向“网络商都”续写辉煌?寻找广州经济领头羊第三期走进电商新军,探寻广州经济新变化。

突围电商小兵“一夜”长大

提要:“特卖活动看起来很简单,但隐藏的门槛其实很高。真正决定特卖成败的,不是流量、低价,而是买手团队、品牌资源、供应商关系、复杂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用户忠诚度等,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

2008年,人们说起电子商务,十有八九会提到阿里巴巴、京东等业内标杆,不会有多少人关注到广州的企业。

彼时,在千年商都,沈亚和洪晓波悄然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于当年12月在广州信义会馆租下1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唯品会宣告成立。

数年之后,关于这两个温州人创业的故事仍在业内反复流传:

1998年,在广州经营电池出口等业务的温州人沈亚,与自幼在法国长大的温州人洪晓波相识,开始合伙做手机配件生意,后来还一同入读长江商学院,谋划创业。

2008年的某个早晨,洪晓波看到妻子正在法国VP(vente privee.com)上购买打折的名牌服装,便也端详起来。这个电商网站几乎囊括所有世界名牌,均有折扣,但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抢购。

受此触动,经过三个月的调研,沈亚、洪晓波便正式创立唯品会,定位为奢侈品闪购电商。当时团队不过25人,而两位创始人会亲自飞往欧洲采购奢侈品。

然而,试水情况并不理想,一般国内消费者对网购1000元以上的商品是抗拒的。

沈亚和洪晓波尝试转型,卖一些国内二、三线品牌的服装。效应很快显现,第一个月每天的订单从几个涨到几十个,再涨到几百个,唯品会逐渐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财报显示,2009年唯品会活跃用户数仅为3.8万人,总订单量7万份;到2013年,这两个数据已经分别惊人地猛增到940万人、4920万份。

“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凭借着“限时特卖”的吸引力,这家位于广州荔湾花地河畔的电商新军,在今年3月6日市值一度冲破100亿美元,挤进了百度、腾讯和奇虎360等电商“巨无霸”的行列。

从2012年3月在美国“流血上市”,到2012年3季度在垂直电商中率先盈利,唯品会如今会员数已达近5000万,日订单数超30万;2013年净营收为17亿美元,净利润多达5230万美元,至今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开创了中国电商特卖新业态。

曾经默默无闻的电商小兵,如何能成为中国电商时代的特卖“领头羊”?

“首先是定位清晰准确并得到了坚持。”唯品会CFO(首席财务官)杨东皓说,唯品会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时尚生活+深度折扣+限时抢购+精选导购+非刚性需求”。从2008年成立至今,唯品会最大的一次业务变革是从奢侈品走向终端大众市场,针对女性顾客做品牌折扣网站,以“限时抢购”方式向用户提供时装、护肤品、箱包、皮具、配饰和香水等货品。

“特卖活动看起来很简单,但隐藏的门槛其实很高。” 在唯品会品牌及公关副总裁冯佳路看来,真正决定“特卖”成败的,不是流量、低价,而是买手团队、品牌资源、供应商关系、复杂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及用户忠诚度等,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

他举例说,唯品会上万名员工都在专门做特卖这件事情,建立了一支600多人的买手队伍,其中很多出身自时尚杂志编辑、百货行业买手,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公司还建立了一个800人的呼叫中心。

仓储与物流配送一直是各大电商不计重金投入的基础设施,这也是唯品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据介绍,唯品会开发掌握了适合特卖模式的仓储货物系统。由于周期短,其仓储货物平均每5天就轮转一次,且无论用户订购多少个品牌的东西,都可以做到一个包裹、一站式服务,不同于一般电商的常态性仓储。

在上市并盈利之后,唯品会持续发力,仓库从租变成了买地建仓,布点鄂州、肇庆等地,目前已拥有将近40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相当于近70个标准足球场。

为了鼓励快递公司的积极性,唯品会给他们提价至每单6.5元,高于一般市价每单三四元,并加强快递人员培训,减少退货换货率,提高物流服务品质。

冯佳路说,正因为用户满意度高,唯品会的流量成本低,会员粘性非常高,重复购买率达到70%以上,订单里有90%以上是老客户提供的,是B2C电商平台中最高的。换句话说,不需要花很多的成本去获取流量和新客,而且获取新客恰恰是互联网电商最烧钱的地方。

挑战重量级对手纷纷登场

提要:唯品会差异化的定位,使其免于与综合类大电商同质竞争,实现了“小而美”的飞速成长;而随着其股价飙涨,名品特卖的闪购领域陷入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今唯品会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电商巨头“掰手腕”。

如果说,唯品会的成功也有“天时”。那么,2009年开始酝酿到2012年集中爆发的服装业库存危机,便是中间平台商——唯品会获得消费者和品牌两方青睐的最佳契机。

杨东皓坦言:“唯品会在短短的时间里面能够做到这么大的市值、规模,就是因为有历史性的市场机遇在这里:强劲的需求,大量库存的商品,线下折扣零售极度不完善,就造成了线上巨大的市场机会。”

但想在线和移动电商领域真正做大,除了契机,还需要过硬的盈利模式。在经营淘宝店多年的汕头吴先生看来,唯品会的经营模式未来一定时期可能会遇到瓶颈。

从他多年关注电商的理解来看,唯品会品牌尾单特卖的经营模式可复制性太强,现在微信、易信等移动终端都开始涉足,其中易信推送的品牌和唯品会的重合度很高。而且,随着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会建设自己的网站用于特卖,这样既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又能维护品牌形象。“如果只做特卖,未来也许很难找到更多合适的品牌。”

在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程晓看来,唯品会自身也还存在不足,比如产品分类过于简单,商品主要集中在时装、化妆品、家纺等,种类上无法与淘宝、京东、当当等相比。虽然经营模式不一样,但消费者只会从性价比来选择商品,不会在乎网站模式。另外,顾客也无法从唯品会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该平台在平面作品、摄影、视频等方面都略显单调。

事实上,过去,唯品会差异化的定位,使其免于与综合类大电商同质竞争,实现了“小而美”的飞速成长;而随着其股价飙涨,名品特卖的闪购领域陷入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今唯品会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电商巨头“掰手腕”。

打开网页,京东的“闪购”、当当的“尾品汇”、一号店的“名品特卖”、凡客诚品的“限时特卖”,都正在直接抢食唯品会的“奶酪”。

针对电商网站涌入闪购领域的情况,唯品会CEO沈亚曾表示“并不担心”,称闪购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而唯品会已深耕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习惯和购物行为的数据,和多家品牌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虽然收取的佣金要高于新的竞争对手,但由于销售额巨大以及商家无需自付运费等优势,商家仍青睐和唯品会的合作。

为了应对竞争,2014年2月,唯品会控股了化妆品垂直电商乐蜂网,扩充自己的品类。乐蜂网的主要市场在一线城市,这恰恰是前者不熟悉和缺乏优势的战场,双方可形成优势互补。而在美妆行业,唯品会希望复制自己在服装行业的模式。

“唯品会专注特卖、精耕特卖的唯一性,与其他电商形成了鲜明的区隔与差异化定位。”冯佳路表示,唯品会不会变成非闪购平台,将继续专注特卖。

同时,唯品会将从以下方面应对挑战:大力发展新用户,维持客户忠诚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继续巩固以时装鞋包等核心品类优势,发力美妆等领域;继续提升仓储物流能力;持续在移动端、大数据等科技领域投入。

“移动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这个是大势所趋。我们2月份移动端的流量已经占全站流量的三分之一了,占比很大,且增长很快。”冯佳路说。

唯品会通过一种巧妙的路数迅速崛起,但对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广州电商新军来说,如何在资本盛行、好手如云的互联网时代继续站稳脚跟、阔步前行,成了粤商探路电商的一道重要难题。

【观察】走向“网络商都”,广州道阻且长

“广东企业会造货但不会卖货,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广东的外贸企业、出口企业受伤最深。我们就是要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广货北上,帮助广东的制造业重新焕发生命力。”2009年首届网商交易会上,马云如是说。

尽管他实际上是在为淘宝网做广告,但多少戳中了粤商的痛处——广东制造风行全球,珠三角的批发市场控制着全国各种商品的流通,广州更是被称作“千年商都”,但在用互联网做生意却落后了。

环顾国内,杭州有阿里巴巴和天猫,北京有京东商城和当当,上海有一号店和麦考林,南京有苏宁易购,广州有什么?

诚然,经过近几年的奋起直追,2013年广州聚集了52家产值超亿元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商企业交易额超万亿元。以唯品会、梦芭莎、环球市场等为代表的电商异军突起,显示出广州电商市场的潜力。

但总体来说,广州电子商务领域仍然是“星星多,月亮少”,“千年商都”向“网络商都”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商蓬勃发展,消费习惯和市场交易方式双双转变,已日益动摇着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地位:广交会自2011年以来成交额逐年递减,今年春交会境外采购商和出口成交量双双下降,金字招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广州引以为豪的另外两大商贸品牌——百货零售和专业市场也面临冲击。本土大型百货广百股份CEO黄永志就曾坦言,目前公务消费和商务消费均受影响,宏观经济影响消费欲望减少,加上电子商务的冲击等因素,百货业已经进入长时间的微增长期。

事实上,广州市场的企业家并不缺乏敏锐的市场意识。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广百正大力推动O2O模式,加大自有官方商城“广百荟”的发展,实现会员线上线下互动,做大网购规模;摩登百货也在整合互联网平台,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专业市场同样不乏顺势而上的案例,如白马服装市场、站西鞋城、中大布匹市场、南方茶叶市场等,都尝试改变传统思维,主动“触网触电”,在网络上拓展销售空间。

借着电子商务东风,广州企业、广州产品进一步走进国内和国际市场,同时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然而,相比新兴电商的来势汹汹,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之路并不平坦,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目前,广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和本地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以产业为依托推动电商品牌发展,体现在电商产品以服装、茶叶等本土商品为主。同时,电商企业以唯品会、太平洋电脑等专业型购物网站为主,专业性强,尚未形成大型的综合型电商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在企业规模和资金运作水平等方面,广州与发达的电子商务城市还存在差距。正如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所言,广州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布局上存在欠缺,整体来看电商的服务范围偏小,主要辐射范围局限在华南地区。同时,整合型品牌打造程度和力度不足,制约了广州市大型综合性电商品牌的产生和发展。

除了缺乏龙头引领,广州培育电商的环境也亟待改善。电子商务投融资机制、财税政策、在线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等还不健全,专业人才仍然缺乏等,都拖累着前进的脚步。

在这方面,外来及本土摩拳擦掌的电商们都曾吐槽:京东CEO刘强东今年就公开诉苦:对京东而言,在广州寻找仓储基地成了每年都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唯品会CEO沈亚也直言政府一些配套服务落实不到位:唯品会想发展互联网金融,申请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因不符合广东要求连续三年盈利的硬门槛,始终拿不下来,但到重庆、天津,马上就获批了。

这是推陈出新的年代,也是不进则退的时代,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决定着广州未来的商业版图,要在互联网时代继续赢得“千年商都”的影响力,广州还要快马加鞭。 胡良光

204.7%,2013年则降到了145.1%。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40617/2669.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