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看广州】近30家央企“重兵布阵”广州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7日

履约能力、服务意识、文化底蕴……拥有诸多投资吸引力的广州再添新动能

金羊网讯 记者曾璇报道:今天,一车车余泥源源不绝运往广州南沙灵山岛尖——这片3.5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是南沙未来的CBD。就在五天前的3月22日,央企中铁与中交在穗签订协议,挖地铁的中铁把余泥交给搞基建的中交,“变废为宝”。一纸协议背后,是多家“巨无霸”央企正在广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写照。

实业投资“广州现象”

数据会说话。2016年度广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增速超京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今年1月至2月,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同比增长约63%。广州这一串亮眼的数据,在经济学界引起关注,被称为实业投资领域的“广州现象”。

广州的发展引起全球资本的注意,当然也包括央企。过去两年,多家大型央企接连南下,它们“落子”广州,布局华南。去年有81家央企与广东省签署合作项目,目前已有近30家在广州设立功能性或者区域性总部。

据了解,央企在广州建总部并非“搬家”那么简单,而是“重兵投入”,共谋发展。如中国交建在广东投资规模超过2100亿元;中国国新将在穗设立规模达1500亿元的基金;中铁四大项目扎根广州,仅南沙就计划投入不少于1000亿元;中远海运散运公司南迁,带来了规模全球第一的干散货运输船队;东航广东分公司则以60架波音飞机、每天始发120个航班的节奏上阵……

央企成发展“孵化器”

央企是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的聚集地,它们相中广州什么?

履约能力、服务意识、文化底蕴,央企广州总部的“掌舵人”们如数家珍。

在中国中铁广州工程局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珂平看来,无论是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行政审批改革,还是人才引进力度上,广州都很有优势。

“政府不是简单地批一块地就算了,而是希望我们做‘孵化器’。”中国铁建广东指挥部指挥长、铁建南方公司董事长蒋汉祥则向羊城晚报表示,铁建南方总部不仅是写字楼,更有示范带动功能。据介绍,铁建在170多个国家都有开展业务,广州将是重要的集散地。

经济学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分析,广州毗邻港澳、腹地纵深、基础卓越、高校林立,这些都是央企落户的重要理由。

从今天起,羊城晚报特推出“总部经济看广州”系列报道,为读者进一步解读和揭秘,看看央企广州总部如何布局,能为广州市民带来哪些利好……

龙穴南水道特大桥主桥先期建设,在河涌打桩是一大难题

30亿投建南沙港铁路年均利税5亿+落子南沙

中国中铁:期待与广州建立更紧密战略合作关系

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下半年,位于南沙的龙穴南水道特大桥主桥将开工建设——这是南沙港铁路至关重要的一节。

“现在还在改方案。”南沙港铁路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邓晓峰忙得不可开交,龙穴南水道上还有几条线路在规划中,为兼顾后续线路的建设,南沙港铁路方案还要进一步论证协调,“主桥原来设计跨度是260米,经过多方比选论证,现在已基本定为448米。”

这是中国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以下简称中铁广州工程局)进驻南沙自贸区以来的第一个大项目,也是首条进入南沙区境内的铁路,建成后将作为珠三角西部货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延伸广州南沙港口腹地范围。

去年12月,中国中铁与南沙区签订协议,将在子公司总部基地建设、片区开发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珂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建设南沙、建设广州的社会责任,“把南沙港铁路建成我们的标杆项目”。

策划统筹:曾璇

文/图 记者 李妹妍 通讯员 王建国 郑清平

A 施工过程高铁标准 30亿投资打造南沙港铁路精品工程

从2015年12月进场以来,到此刻,南沙港铁路工程迎来了最关键的考验。

按照规划,铁路将跨越龙穴南水道。龙穴岛是冲积平原,河床下淤泥层厚度达到了40米,主桥的方案还要考虑复杂的地质条件。在邓晓峰的工程经验中,“基本上算是遇到最差的情况”。

在河涌打桩,要先将钢护筒“打”到河床下50米,隔水抽掉淤泥后才能进一步作业。现场生产副经理黄旭烽已经带着工人完成了主桥前期基础打桩工作,他希望能赶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开始主桥的承台、墩身施工,“广东台风多,工期要预计长一点”。

在目前已经完成的先期标墩身上,工程师们一一标上了序号,并打上了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更多的细节,墩高、墩长、承台尺寸、桩长、桩径等。”黄旭烽向记者介绍称,每一根桩基的问题都能将责任落实到人,这是工程规范管理的要求。

从南沙区万顷沙镇五涌桥附近起,到南沙港南部分区车场,中铁广州工程局负责的标段总长大约21公里。

“目前追加投资后,估计造价在30亿左右。”总工程师邓晓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铁高度重视南沙港铁路这一项目,货运线路预计运行时速120千米,但其设计比照160千米的时速标准,施工过程控制更是要求达到高铁标准。

“不算劳务队伍,前期进场的职工已经有200多人,高峰期管理人员可能要达到500人。”邓晓峰表示,因为项目复杂,他们每天都要和不同的部门沟通,将各种施工细节落实到位,“目前施工进度只能说一般。要进度,更要安全生产,出精品工程。”

B 重组更名为广州工程局 年均利税5亿+瞄准广州交通建设机遇

“一列火车可以拉4000吨,同样的货物,40吨的大货车要100辆。”广州南沙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和公路运输相比,铁路货运有着天然的优势,除了载重量大外,铁路采用电气化,对空气零排污,有利于保护沿线环境。

这一线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作为珠三角几何地理中心,南沙港方圆100公里可以覆盖整个珠三角城市群,而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占广州全港的59%,货物吞吐量1.278亿吨,占广州全港的35%。

“这是建设珠三角快速货运物流网的关键枢纽。”中铁广州工程局董事长王珂平认为,这一货运铁路将成为南沙港与内陆腹地的“连接器”,进一步提升广州的辐射能级。

在他看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和央企都将迎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广州市今年2月发布的首批28个PPP试点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项目)中,交通类项目投资额达1746亿元,占总投资额比重超过八成。

2月27日,中铁广州工程局重组成立,并将总部落户南沙,成为第一家进驻南沙新区的建筑央企。作为中国中铁华南区域唯一全资子公司的掌舵者,王珂平的思路非常清晰:以重组成立为新的起点,瞄准华南地区港工、铁路、公路、市政、桥梁、房建的重要项目,全面参与广州市的建设工作。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中铁广州工程局就承接了建设南沙区内游艇俱乐部码头项目工程,此后承建了小虎岛石化码头炸礁、地铁4号线、南沙凤凰三桥等重点工程。据了解,2016年,该局新签合同已经突破250亿元,年均利税5亿元以上。

“落户南沙后将进一步加大投资,争取到2020年末新签合同额突破400亿元,营业额突破200亿元。”王珂平透露,目前广州工程局50%以上的业务份额集中在华南地区,除了高铁和地铁建设等大型项目外,港口和码头依然是要快速发展的业务板块,“集团总部和我们很明确,只要是码头的项目,投资资金不是问题。”

C 落子南沙布局“一带一路” 广州营商环境“软实力”最具吸引力

中铁广州工程局“相中”的,除了广州市场潜力的“硬实力”,还有配套服务的“软实力”。

“税费、政府履约能力、企业人力成本等,都是我们选址的考虑因素。”王珂平表示,中铁广州工程局将总部迁入南沙自贸片区,不但可以享受税收、职工孩子就学等优惠政策,还可以享受到政府一系列配套服务,为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

邓晓峰对此深有感触。南沙港铁路项目穿越市政道路,扬尘噪音可否解决、树木绿化怎么处理、管线如何迁改……方方面面跟政府部门都要打交道,沟通的工作量特别大,“政府各部门也在积极协调配合工作,为我们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南沙在制度创新、开发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首创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缩减,对外资和内资项目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行注册公司“一口受理”模式,首创快速验放机制,研究制定南沙港高速路集装箱车辆免费政策等等。

去年,南沙片区与中国中铁签约,拟在南沙建设包括区域总部基地、国际结算中心、高端制造业基地和专业服务基地等项目的综合平台,打造我国高铁“走出去”基地。

在王珂平看来,无论是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行政审批改革,还是人才引进力度上,广州都一步步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靠拢。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将使广州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平台。

“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引力。”他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从南沙走向世界,广州作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地位也将愈加凸显,“我们非常期待与广州建立更紧密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70327/5225.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