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比 广州凭什么“夺冠”?
来源: 广州创新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7日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广州一举“夺冠”。


《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根据软环境、市场环境、商务成本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等六类指标,对全国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共35个城市进行测算。


作为先后多次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国机遇之城等国际权威榜单中夺冠的“种子选手”,广州在此次也高居榜首,并在多个细分指标中得到了领先的成绩。


软环境排名第一

全市商事主体超过165万户


不仅在全国城市营商环境中“夺冠”,广州还在软环境指数这一细分榜单中排名第一。


以开办企业、执行合同、财产登记、内外资投资增速、税负水平这五个指标衡量城市的营商软环境,广州优势明显。


2周前,富力地产集团在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设立企业77家,1天内成功领取全部77套营业执照。南沙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虽然企业办理过程中出现了注册资金信息填报有误的问题,但是该局还是在核心材料完备的情况下,按“容缺受理”模式给予办理,让企业1天领到了营业执照。


今年以来,南沙区主动放宽企业准入条件,推出企业信用承诺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制、经营范围申报备案制、“多证合一”登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企业“容缺登记”制度、重点企业绿色通道跟踪服务制等改革,企业开办越来越便利。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南沙区新增企业超过1.7万户,同比增长逾五成,截至10月底,南沙区登记市场主体数已达到80368户。


南沙企业开办便利度提升是广州的一个缩影。


今年10月,广州万艺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小姐通过智能机器人领取全市首张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营业执照的情形让人记忆犹新。当天,她通过智能机器人网上申报、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系统智能校验审核到最终领取电子化营业执照,全程仅用时10分钟。放眼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事登记的做法亦属首创。


近年来,广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软环境和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4、2015、2016年广州新登记商事主体同比增长28%、11%、18%。截至8月底,全市实有商事主体165.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68户,是全省每千人拥有企业34户的2倍。外资企业也在激增。今年前9个月,全市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含分支机构)2727户,同比增长超四成,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也接近300家。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国际创新巨头纷纷布局


从市场环境指数来看,广州也处于榜单TOP4的行列。


具体来讲,市场环境指数通过GDP(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人均GDP、GDP增速、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进行测算。


在这一细分榜单广州排行前列的背后,广州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即IAB)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国际创新巨头加大在穗布局力度。


今年3月,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在广州增城破土动工。“从过去的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到现在的广州,过去近30年沿着珠三角环线高速一步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就是希望让珠三角环线也能够成为一条串联信息技术的高速环线,并在珠三角产业供应链,创造出每1元的产出,拉动5-7倍的GDP效应。”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如是说。


与增城一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同属广州东部。依托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围绕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即IAB计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新知识城规划打造了三大价值创新园区,其中就包括了3.4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即以GE生物科技园和百济神州项目为龙头。同时,曾诞生过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顶尖医学研究机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也牵手广州开发区,将共建冷泉港(广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在广州南部,思科智慧城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两座价值创新园区,正崛起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新星”。


在广州北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思科公司遥相呼应。今年9月,华为正式与广州白云区签约,布局千亿级云计算产业。此次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是华为云战略升级后在广州市的首次重大合作,可以说是用实际举动为IAB计划投出了“赞成票”。


从北到南再到东,华为、思科以及富士康、GE等一系列全球科技创新巨头,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在空间格局上不断擦出“火花”,正成长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生力军。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

白云机场航线覆盖全球主要城市


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新图景,正在广州大地上徐徐展开:全面融通天上、地上、地下、海上、空中这个“多维空间”,形成更加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空间布局。


在天上,白云国际机场拥有近300条航线,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城市。2016年旅客吞吐量近6000万人次,全球排名第15位,世界级复合型航空枢纽日渐形成。


在地上,广州将建成十个铁路枢纽站,广州火车站将改造为高铁站。作为全国四大客运枢纽之一,广州出发的高铁直达18个省,连接起长三角、京津冀以及东南亚。


在地下,广州地铁通行里程继京沪之后第三个突破300公里大关,跻身全球前十。


在海上,全球最大的散货运输商中远海运散货公司已落户广州,航线覆盖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


在网络空间里,广州互联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互联网出口。


有形的物理网络和无形的信息网络共同支撑,让全球创新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加速在广州汇聚。目前,广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742家,是2015年总数的2.5倍,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正是凭借不断升级的城市基础设施,广州在基础设施指数这一细分榜单中也名列前茅。事实上,城市基础设施指数攀高的背后是,广州坐拥便捷交通网络,无论对城市贸易还是创新创业活动都提供了连接全球的“利器”。国际权威榜单也对此投出了“赞成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广州五度被评为第一;而在中国机遇之城的评选,广州也两度夺冠。


本文链接:http://www.gzhea.org.cn/Article/20171117/5660.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